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2015年集中培训报道荟萃
来源:四川绵阳师培网作者:师培中心浏览数:942次
本期综述 绵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办的绵阳市第二批市级高中骨干教师2015年集中培训于2015年12月15日-12月18日举行。本次集中培训主要分为报到、通识培训、专业培训三个阶段,分别在绵阳电大、南山中学、新华饭店天论厅举行。 沈献章教授系统介绍的高考新模式,详细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教育模式以及人大附中的探索路径;黎家厚教授“互联网+”教育落地,新颖别致,互动性很强;张伟教授的新课例研究小切口、深思考,操作性更强,让语文教育有了理性技术操作;段增勇老师人文关怀以及对于语文教育的初心令人动容;周平凡副校长的互联网+与现代教育及案例专题讲座给人以启迪;杨劭斌老师的深入浅出让人感受到语文教育的另一面。 本次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旨在了解新高考、新政策、新大纲、新常态,把握高考新动态,运用互联网+时代教育工具,切实立足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课例研究,把握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打造绵阳语文教育竞争力。
教师成长的盛事 教育思想的革新 ——绵阳市第二批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记
2015年12月16-18日,绵阳市第二批高中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学习活动隆重开展,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自己有幸能够参与学习,深感自豪与欣慰。因为,这次活动不仅是教师成长的盛事,还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要革新。 一、上级领导高度重视 在开班仪式上,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罗盛军副局长发了重要讲话,罗局长指出,本次活动不仅事关绵阳教育在全省教育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性,还是全体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并对全体与会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 二、与会人员覆盖面广 在本次培训活动的开班仪式上,除了全市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外,与会人员还包括各县市区分管高中教育的局领导、各市直属学校的主要领导,从而将本次培训活动的重要性最大化的传递到每一位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多位专家倾力授课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中,多位专家倾力授课,为广大学员拓宽了教育革新的视野,增添了教育革新的动力:人大附中沈献章校长详细解读了新高考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重大变化,四川师范大学张伟教授就语文课例研究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示范,四川省教科所段增勇老师对当下语文教师在阅读与教学的话题做了充分解读,南山中学杨绍斌老师分享了他丰富的从教心得。 四、培训环节周密科学 为了充分保证学员学有所获,整个培训环节的安排周密科学:培训时长合理、休息时段科学、住地整洁干净、会场服务周到,此外,尤其重要的是,培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研修讨论热烈、交流发言充分、思想成果丰富。 五、个人教育体会丰富 在本次培训活动中,每位学员都收获颇丰、体会深刻,对我自己来说更是如此,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具备“四个坚持”:一是教师必须更新思维,更好的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二是教师必须面向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三是教师必须坚持开放的教育情怀,海纳百川方能不断超越;四是教师必须境界高远,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的完美统一。 本次集中培训活动尽管时间只有三天,但对于每一位学员而言,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教师为本;杏坛名师,学习为本。骨干教师培训,就是教师成长之本,本立而道生。我相信,有此举措,教育的百花园,必将更加根深叶茂、繁花似锦。 (供稿:绵阳中学 龙青山)
※12月15日下午2:00-6:00,全体学员在绵阳电大报到,领取培训资料。 ※12月16日上午9点,在南山中学第二学术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市教体局罗盛军副局长做了开班动员,对所有参训骨干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 ※12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先生做“新高考下课程设置以及人大附中走班模式的构建 ※12月16日上午,黎加厚教授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落地”,高端前沿,通俗易懂易操作。学员互动性强。 ※12月17日上午,川师大张伟教授做了“从规范走向常态—课例研究的新动向”专题讲座,指导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应该规范,应该高效,并提出小切口大视野、重时效、重理论的语文课例研究模式。 ※12月17日下午,段增勇老师做了“在阅读中寻找自我”专题报告,提出阅读与生命价值,阅读与思考,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质感和厚度。 ※12月18日上午,杨劭斌老师做了“目前语文教学思考”讲座,并提出问题,要求各小组讨论形成三年合作方向初稿。 ※12月18日下午,各小组提交合作报告。绵阳电大周平凡副校长做了交流并总结了本次集中培训。
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走班教学 ——人大附中沈献章教授专题讲座记
人大附中沈献章校长专题讲座《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走班教学》包括“新高考政策的解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倒逼出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人大附中课程改革及走班制现状”三部分。 “新高考政策的解读”明确了2017年开始的新高考,将由两个依据——“全国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一个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构成。三级考试模式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上海方案,浙江方案的典例分析为即将到来的招考改革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新的招考模式带来了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的深度思考,在新形势下,语数外三科教师需要大量储备,选考科目中理科的物理教师,文科的历史教师需要多储备,学生的负担加重,增加了考试的次数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人大附中课程改革及走班制现状为学员展示了教育发达地区在招考改革进程中做出的先行贡献和示范作用。 (供稿:南山中学 童家珍 ) 从常规走向规范-课例研究的新取向 ——四川师大教授张伟专题讲座记 12月17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伟做了题为《从常规走向规范—课例研究的新取向》的专题报告,从课例规范研究的发展、背景、实质、方法、思想、意义等宏观与微观的介绍,指出课例研究应从规范研究走向常态研究,着眼课堂教学效率,聚焦课堂学习核心问题,落脚语文素养发展,突破改革难点。 报告给我们的启发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常态化是必然,语文教学要朝大处想,在高处立,向宽处行,从细处做: 1.朝大处想:语文教学要有理论自觉,用理论指引,循辙而行,才不会迷失方向,模糊思想,要求明白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行动取向。因而对于语文教学应该直面问题,不害怕、不回避,有自发研究、自动反思、自觉实践的意识,将理论在教学实践过程的磨砺之中得以健全和发展; 2.在高处立: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试和分数,不在于名次与位置的功利,而在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人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而奠定基础; 3.往宽处行: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的广阔天地,眼里有语文生活,心中有语文整体,脚下有语文沟壑,整体落笔,序列勾画,过程泼墨,语文宽处自有自在天地;呵护课内语文的根深,扶植课外语文的叶茂,才是语文的正途大道; 4.在细处做:回归语文的常态与平淡,回归语文的规律与本质,回归语文的问题与细节,重点明确,细处突破,做好一个一个的点,不急不躁构建语文学习序列,解决语文问题,关注语文学习过程,从容做事,悠闲做人,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意义之所在。 语文课堂教学是思想的艺术,五彩斑斓,不是实践的技术,规行矩步;回归人的天性和自然生长的状态,从功利角度而言,不为高考,才能真正赢得高考。圣雄甘地说“善总是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进”,尽管如此,我们都愿意做一只在语文教学路上虔诚向前的蜗牛。 (供稿:盐亭中学 胥伟)
在阅读中寻找自我 ——四川省教科所段增勇专题讲座记 四川省教科所段增勇老师作了题为《在阅读中寻找自我》的专题报告。段老师结合本次参培教师群体结构,他首先指出了优秀教师必有的“守规矩,破规矩,立规矩”三个阶段,通过传承、改变、创生来丰富自我,刷新自我和实现自我。 段老师重点解读了新课标里语文素养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语文老师行走在读书与教书之间,自求觉悟,另寻新路,勤于思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造就人,催生人,唤醒人,是为了“让人美好,让世界美好”,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 段老师鼓励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并向大家推荐了读书数目。段增勇老师旁征博引,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朴实真挚的话语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学员,为绵阳语文教师如何成为新课改中的先行者指明了方向。 (供稿:南山实验 王雪梅) 抓住教改机遇 研究实践问题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辅导专家团队杨劭斌专题讲座记
南山中学的杨劭斌老师在18日上午为第二批绵阳市语文骨干教师做了名为《抓住教改机遇,研究实践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从”实际情况,我在做什么”、“我们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了对语文一线教学的思考。 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性指导,也有颇接地气的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杨老师真诚的经验分享,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的教学理念,博得现场教师阵阵掌声。而杨老师鲜活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我们,在笑声中大家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学现状,收获了新的教育理念。 杨老师的讲话没有假话、空话,只有真知灼见,很有指导意义。在语文地位江河日下,语文教学举步维艰的当下,能听到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谈心,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和我们共破教学困境,让我们觉得做语文人就应该是教并思考着,痛并快乐着。 (供稿:太白中学 马小骊 )
※培训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训而开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期待三年培训彻悟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东辰国际学校 彭嫦秀 )
※漫溯经典,传继文明,人生讲坛秉承前辈风骨;跟上形势,把握节奏,语文课堂更需时代气息。(江油中学 程永生) ※不把真话说假了,不把虚事当实事;为文即为人,教书亦人生;坦荡襟怀,自成高格。(江油中学 程永生) ※学习、反思、实践是教师职业永恒的主题。与时俱进,才不会固步自封;潜心钻研,才不会流于浮浅;互动交流,才不会僵化枯竭;永葆热情,才不会倦怠无趣。(绵阳中学 苟文彬) ※仰望星空,放眼未来,胸怀所有学生;脚踏实地,用心当下,耕耘三尺讲坛。(丰谷中学 郑坤明) ※教育是责任和智慧的工程,育人是爱心和生命的工程。 (丰谷中学 郑坤明) ※学习,是语文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研究,是语文教学精益求精的方向;创新,是语文教学永远常新的动力。(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黄敏) ※互联网十时代的到来,教育只有顺应这一时代的需求持续地进行革命性的创造变化,才能走向新境界。(绵中实验 黄敏) ※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既要面向现代化,也要传承千年智慧。强行割断文明的血脉,既不明也不智。(南山中学 童家珍) ※教育改革改的是制度,也是思想;更新的是方法,也是理念。 (南山中学 童家珍) ※着眼经典文本,吸收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生活,彰显时代风貌。静下心来阅读、思考;沉下心来教书、育人。读书人是幸福人。 (江油中学 陈玲) ※如果说语文是一座百花园,那么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辨别花草,而是将学生成功地吸引进花园,激励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观其色泽,嗅其芬芳,慢慢欣赏,细细体会,陶醉其中。(三中 唐永贵)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想解惑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让文学丰富灵魂,让知识充盈头脑,让思想提升境界,让灵魂走在路上,见一路的风景,做一个简单幸福的语文人!(绵阳一中 汪青霞) ※骨干培训,一场思想的洗礼,洗去身上惰性,驱赶着我们走在语文的路上。(盐亭中学 曾伟) ※此次培训带给更多的感受是教育要尽量向艺术靠近,然而我们注重的往往是技术,注重文本的解析,少了思想的灌注,培训让我明白:当技术达到一定层次后,要想继续突破,教学思维就显得更重要了。当然,复杂的教育要想简单的操作,的确很难,那就只有继续积累,沉淀,再琢磨突破,创新,感谢这次培训,注入了活水,开了眼界。 (安县中学 钟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教师为本;杏坛名师,学习为本。(绵阳中学 龙青山) ※语文人当心怀浪漫的理想,去开启引领学生智慧与人格的旅程;而不是因陋就简,漫无目的地在精神荒野中流浪。 (三台中学 宋光辉) ※做有智慧的老师,做语文教育的舞者(供稿:六组 实验高中 温莉 ) ※自主质疑,自我发现,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民族中学 杨娴) ※专家讲座,让我们如同攀爬一座思想的大山,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回望,内心向往而又迷茫。骨干培训,一场思想的洗礼,洗去身上惰性,驱赶着我们走在语文的路上。(盐亭中学 曾伟)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表达,教会学生从容坦然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用心学习,静心思考,专心教研,珍惜每次培训机会,学以致用,在进步中成长。(南山实验王雪梅) ※在课例研究中走向常态,在阅读感悟中寻找自我,新课改背景下的课改与创新,让人性的语文更美好。做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型语文教师,做一个喜爱阅读的知识型语文教师,这是成长为一个语文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台中学 陈敏) ※用心阅读,找寻自我;潜心研修,丰富自我;真心育人,完成自我。 (西平中学 杨娟) ※培训,是一种学习,让我们深刻感悟教育的质朴与丰美;培训,亦是一种享受,让我们静心细嗅教育的芬芳与诗意。 (科学城一中 杨红梅) ※无不可言而言有,道不易言而言术。(南山中学 邹平 ) ※师者,既教书也育人,德行在先,身正为范;生者,既乐学亦好学,耳濡目染,方可成就学业人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正向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认为,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理念。坚守的同时,更新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学生已经与我们读书时代大不相同,要因材施教,更要与时俱进,不然我们将被学生抛弃。(芦溪中学 刘应通)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莫作无谓事,且闲平常心 。胸中藏万卷,随意世间行!(绵阳中学 蔡雪强) ※语文与教育,语文与人生,语文与自我,无关功利,关乎素养。慢慢学语文,慢慢教语文.在慢中笃定,在慢中内敛,在慢中精深,在慢中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台中学 刘小霞) 树变有形渐变无声 ——在绵阳市第二批市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结训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的唐勇,在市教体局师培科的精心组织下,有幸成为本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能够近距离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教诲,与来自全市各兄弟学校的80余名同仁共同学习、交流,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也给了我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教师。此次集中培训,目的就在于使我们全市骨干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面有较大提升,增强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天来,在师培科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科培训、专家讲座、学员间互动交流。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入人心,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发人深省。沈献章教授把新高考的方向与师生发展相结合,黎加厚博士为我们呈现了互联网+与教师专业发展,张伟教授通过课例研究为我们强调了小问题大研究的集思广益,段增勇掌门则为我们讲述了基于新课标和高考改革背景下大量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周平凡校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学生,杨绍斌老师,一直以来,我都有幸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他的教导帮助,他的诙谐幽默、潜心育人,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去深入研究实际的教学问题……整个培训期间,尤其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各位同仁在百忙之中认真参加培训,听讲记笔记,发挥集体智慧,真正体会到“做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天培训,鄙人有如下四点体会: 一、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二、坚持不断学习;教学相长,才能不断进步。 三、拓宽了学习视野;要让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 四、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以改革带学习,以学习促发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不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此次阶段培训结束后,我们各个小组会加强认识、交流,将按班主任张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通过这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增强辐射功能,以达到本次培训的最大效益。 各位同仁,相聚是短暂的,情谊是长存的,学习是永恒的。今天培训的结束是未来三年学习的开始!我们将把专家们鲜活的实例、精湛的理论融会贯通,真正明白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最后,借用冰心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再次感谢专家们的精心指导、悉心帮助、倾心相授,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培训再相聚! 谢谢。 (供稿: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唐勇 )
|